2011年8月3日

美國人真的很不環保

來美國之前,聽過很多人講美國人不環保,來之後,發現他們真的不環保到一個極致...
我和我的英文老師聊到這問題,她說奧斯汀已經算是美國執行環保最力的城市之一,但仍處於剛起步的階段。

以一般居民生活舉例來說:

1.中央空調是24小時開啟,房子的設計基本上是不考慮開窗讓空氣對流的,甚至很多住家大樓的窗戶是封死的,唯一可開的窗是陽台的落地窗。而空調的設計基本上也不分區域(除非是很多房間),不會分客廳/臥室,一開冷氣就是全家每個角落都有冷氣,一個人在家吹冷氣也只能這樣,感覺是房子在吹冷氣,而不是人要吹冷氣。

2.沒有人在曬衣服,僅偶爾看到有人會曬地毯曬床單,但衣服全部都是用烘衣機烘乾,如果有會縮水的衣服,就是放到烘衣機裡開冷風吹到乾。記得我在台北的烘衣機,只有梅雨季和冬天時才有機會用到...(其實這邊天氣乾燥,我都在室內晾衣服,半天下來也乾了...)

3.兩段式的省水馬桶仍十分罕見。

4.路上跑的車子都是以大排氣量車種為主,吃油兇猛的家用卡車,四驅車等非常多,而且常常都是只有一個人開車。

5.垃圾回收採自發性,且回收種類少,我們社區回收的垃圾僅有紙/塑膠/鋁罐三種,其他的就當一般垃圾丟掉。每次看到垃圾車載垃圾都覺的份量驚人。

6,冰箱的散熱系統大多是主動式的,就是需要耗電用散熱風扇將熱氣帶出,這在台灣並不常見,台灣的冰箱大多是由背面的散熱板被動散熱。

7.賣場大量使用塑膠袋,隨便買些東西,大概用掉七八個塑膠袋。

8.洗衣精洗衣粉等很少看到補充包的設計,每次都要買完整包裝的。

9.自動洗車機為了不傷烤漆,大量用水沖洗,含洗劑水蠟洗個車大慨要噴個7~8次。我還沒看過像台灣那種有絨布滾輪的洗車機。

10.洗衣機可用熱水洗衣,而且大部分美國人都用熱水洗衣服,這也可以解釋為甚麼在台灣COSTCO買的洗衣粉會建議先用熱水化開了...(我阿母一定會說,用冷水洗衣服洗了幾十年也洗得很乾淨)

11.洗碗大多用洗碗機,非常浪費水。

12.餐館的食物分量實在太大,醬料配菜大量供給,其實大多數的美國人也吃不完,所以餐館一定可以幫忙打包,但通常都是直接由侍者倒掉。

另一方面,美國人用自己的方法做環保。
a.賣場的冷藏櫃日光燈是感應式的,有人靠近燈才會亮,沒人時自動熄燈。

b.發展再生能源,市區不少公共設施是太陽能供電,比如停車格自動繳費機是太陽能供電的。另外奧斯汀公營的電力公司,電力來源有12%來自風力發電,規模還在增加當中。(但全美風力發電僅佔全國供電量1%)

c.省油的油電混合車種(Hybrid)開始受歡迎,路上能見度不低。省油的中小型轎車銷售量也逐年增加,而耗油的車種開始不受歡迎。由汽車雜誌得知,市區油耗20mpg(miles per gallon)以上車種就有一個20mpg+的綠色標籤被列為省油車種。(20mpg油耗約1公升8.5km)

d.電力公司建議冷氣設定在華氏78度(約攝氏25.5度),以節約能源。台灣建議設定在攝氏26~28度。

e.基本上所有的帳單都可以申請電子帳單,都無紙化了,這做的比台灣好一點點,台灣有些帳單還是一定要寄紙本帳單來。

從小到大,家裡的人總是教導要愛惜資源,要隨手關燈,要節約用水,但美國人的生活,基本上就是建構在一個浪費資源的基礎上,也許真是地大物博,資源豐富,已經習慣這樣過生活而不自知吧!

這也不難想像美國遲遲不肯簽下京都議定書的原因了。(美國人均排碳量為世界第一,台灣人均排碳則為世界第十七。美國人口為全世界的4%,但排碳量卻佔了全球的四分之一。總排碳量最高的國家目前為中國,在2008年超越了美國)。

後記:找資料時意外發現德國居然有風力發電過剩的問題,真不虧是德國!

2 則留言:

工作熊 提到...

聽你這麼一說,發現美國人的確很不環保,也可能是老大心態吧!過慣了大魚大肉的日子,總認為資源用之不盡,享之不覺,看看美國人會不會因為近年的經濟蕭條的經濟因素,開始節省開銷,也順便節約能源吧!

約翰約翰 提到...

我同意你的說法,美國人真的好日子過太久了,如果全世界每個人都像美國人一樣過生活,地球資源早就耗盡了吧!近來美國經濟蕭條,也許能讓他們學習何謂惜物愛物吧!